有一位先生说:“读书不苦,不读书才苦。”
小时候只知道读书很苦,不知道“不读书”是意味着什么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也五六十岁了,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,读书多少,真的不一样。
(资料图片)
渐渐明白,读书苦一阵子,不读书苦一辈子。
人生的沉浮,都在书本里写着,不读一读,就得命苦。
01
少年读书,蓄能。
人刚出生的时候,什么都不知道,如同一张白纸一样。
若是不读书,白纸始终是白纸,上面没有文字。
长期不读书的人,坐等白纸被污染,形成乱七八糟的污点,就是没有一行像样的字。
看看没有读书的古人,自己犯罪了,还是没有犯罪,都不知道,他只知道“画押”。
能读书的古人,都在进步,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甚至是家庭的命运。
读书,会让人茅塞顿开,从而迅速打开人生局面。
明朝的文征明,一出生就显得愚钝。七岁还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,含糊其辞。
其父亲并不担忧,而是认为,文征明能大器晚成。
当文征明十一岁的时候,被送到私塾去读书。从此,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。
读《左传》《史记》《汉书》等,还跟随沈周,学习绘画技巧。
弘治四年,文征明到南京,跟随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。
虽然屡次科考,都没有中进士,只是一个贡生,但是文征明得到了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。在吏部的安排下,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。
我们经常说:“是金子,就会发光。”
谁都希望自己发光,但是你到底是不是金子呢?
做金子,不那么容易,要从千万的矿石里,脱颖而出。这就要开矿,提炼的过程。
小时候读书,就是挖掘自己的潜能,把金矿找出来,然后提炼十多年,让金子的纯度不断提升。
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这是少年改变命运的开始。
更可喜的是,少年时读书厉害的人,能够超越一大批同龄人。
看当下,你就知道,初中升高中,高中上大学,本科到研究生,都是有比例的。你把所有的通道,都打通了,那么你走出学校的那一刻,就有了光芒,很容易被伯乐发现。
02
中年读书,赚钱。
马云说过:“书读得不多没关系,就怕在社会上不读书。”
人到中年,万事都难。你没有几个刷子,难上加难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要有大量的资金去投资,有父母留下的产业,都是不可能的。
也许你为了读书,还欠下一大笔钱,不知道如何归还。
别担心,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。
古代,中年人中举、考进士,是很常见的事情。并且他们通过读书,走进职场,然后提升生活质量,家庭也变富了。
看过《儒林外史》里的范进,也许你会发笑,认为他太糟糕了,科考多次,没有中举。好不容易中举,就疯了。
往远处看,你会发现,范进中举之后,很多乡绅来祝贺,也送了大礼,让他住上了豪华的房子。
从举人变成了进士之后,范进就入朝为官了,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明朝时,有个叫鲜于同的人,读书到五十多岁,才正儿八经去科考。
知县蒯遇对他厚爱有加,让他一路高升,连续上榜。
六十多岁的鲜于同做了三年知府,还成为了浙江巡抚。真正体现了——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
现在的社会,中年的读书人,进步的空间就更大了。
你可以参加高考,然后进入高等学府,完成自己的学业梦,得到更好的岗位。
你还可以学技能,在某个行业混出名堂;你也能通过学习,成为年轻人的老师;你把生活的经验总结起来,编成书本;你搞发明创造,提升商品的性价比,从而可以站在风口浪尖。
读书多了,社交、合作也容易了,别人赏识的,都是才子。人的利用价值,也是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。
03
老年读书,享福。
人老了,为什么那么苦?其实是你读书太少,不懂得享福的方法。
道光年间,陆云从以读书为乐趣,一百零二岁,还去参考,得到无数人的点赞。
在鹿鸣宴时,考官问:“老先生,什么时候中了秀才啊?”
也有人问:“考试那么苦,你耐得住吗?”
他幽默地回答:“百岁蹉跎,窃自惭耳。”
京城里的人,以和陆云从交往为光荣。
享福的方法很多,但是你不学一学,就不知道。
白居易说:“心静自然凉。”静下心读书,酷热都不见了,心情就大悦。
韦庄说:“傍水迁书榻,开襟纳夜凉。星繁愁昼热,露重觉荷香。”在水边读书,敞开胸怀,就很舒服。
王景文说:“书千卷,文百家。坐苍苔,度长夏。”苦夏,在文化的熏陶下,也变成了很长的进步空间。
人老了,要追求诗和远方。你只是去旅游,却没有“诗”,那就追求错了,太庸俗。
生活如诗如画,样样都是福气。
04
命苦,是因为你无知。
你只知道承受痛苦,却不能打翻身仗,也不能苦中作乐,抱怨也没有用。
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,一个人的命运变好,其实是能量在转换成金钱、心态、精神、家业等。
你只是盯着钱财和事业,却没有读书,那就是舍本逐末。
从今往后,别抱怨命运不公平了,多读书,苦尽甘来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