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关于寒露,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”的记载。此时气温较“白露”时更低,露水更多,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即将凝结成霜,寒意愈盛,故名。该节气在历史上均称为“寒露”,不过,在西夏历法则改称为“寒霜”。
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,谚语还有:“寒露过三朝,过水要寻桥”,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。寒露节气后,昼渐短,夜渐长,寒气渐生,昼夜的温差较大。
元代文人吴澄编著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,将寒露分为三候:一候鸿雁来宾;二候雀入大水为蛤;三候菊有黄华。随着寒气增长,万物也逐渐萧瑟。菊花盛开,树叶变黄,鸿雁迁徙,显现出明显的物候特征。
出品 | 搜狐文化
图文 | Kean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