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自唐朝以来,律诗的创作被纳入科举之中,其法度越发严格。押韵、黏连、平仄、对仗,缺一不可。

以八句的律诗为例,中间二联必须对仗。从内容上来说,往往一联写景,一联抒情。也有的律诗,中间二联都写景,或者都抒情。都写景的,被称为四实体,都抒情的,被称为四虚体。

还有的诗句情景相融,一句之中既有抒情也有写景,这种叫做“虚实相半”。更加特殊的,上联写景,下联抒情,以情对仗景,这是“虚实相对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下面,就例举出一些古人作品,大家自己作诗的时候,可以此为鉴,大胆去尝试。

一、四实体

宋朝范晞文《对床夜语》曰:

周伯弼选唐人家法,.....其说四实,谓中四句皆景物而实也。

中间四联都是写景,被称为四实体,周弼《三体唐诗》中说:

四实,中四句全写景物。开元大厯多此体。华丽典重之中,有雍容寛厚之态,是以难也。后人为之,未免堆垜少味。

其实不仅仅在开元和大历年间,在六朝晚期隋唐早期,也有不少中二联都写景的律诗,例如杜审言的《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》:

独有宦游人,偏惊物候新。
【云霞出海曙,梅柳渡江春】
【淑气催黄鸟,晴光转绿蘋】
忽闻歌古调,归思欲沾巾。

犹如陈朝诗人阴铿的《侯司空宅咏妓诗》,中间二联也是写景:

佳人遍绮席,妙曲动鹍弦。
【楼似阳台上,池如洛水边】
【莺啼歌扇后,花落舞衫前】
翠柳将斜日,俱照晚妆鲜

二、四虚体

中间四句都抒情或者议论,被称为四虚体,周弼《三体唐诗》中说::

四虚。中四句皆写情思,自首至尾,如行云流水,空所依傍。元和以后,流于枯瘠不足采矣!

以议论为主的律诗,常见到四虚体,例如杜甫的《咏怀古迹》之五:

诸葛大名垂宇宙,宗臣遗像肃清高。
【三分割据纡筹策,万古云霄一羽毛】
【伯仲之间见伊吕,指挥若定失萧曹】
运移汉祚终难复,志决身歼军务劳。

这首诗不仅中间二联是四虚,几乎每一联都是议论,可谓全虚体。

三、一句中情景相容:虚实相半

范晞文《对床夜语》说:

周伯弼选唐人家法,以四实为第一格,四虚次之,虚实相半又次之。

景语含情语,有的可以纯粹用列锦格,不用虚字,例如人迹板桥霜。

不过,更多的情景交融句子,是虚实都用。体现在诗句中,就是实景加上虚字(动词、形容词、介词、连词等等),这就是范晞文所说的“虚实相半”。

例如,刘长卿《新年作》中的颈联:

乡心新岁切,天畔独潸然。
老至居人下,春归在客先。
【岭猿同旦暮,江柳共风烟】
已似长沙傅,从今又几年。

颈联的意思是:在岭南期间,我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伴,或者与江边的杨柳共在风烟之中。

岭猿、旦暮,江柳、风烟,这是四个实景,但是每句中间都加了一个虚字:同、共。表达了作者一种情绪。所以说这两句是情景交融,“虚实相半”。

很多写景的句子,会有这种“虚实相半”的特点,例如“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”,但是一般也归类于景句。

所以王国维说:一切景语皆情语也。

四、中二联的前虚后实,与前实后虚

中间二联,一联写景,一联抒情,是正常的形式。颔联景,颈联情,即前实后虚,反之则前虚后实。

例如杜甫还有一首写诸葛亮的《蜀相》:

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。
【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】
【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】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
颔联写景,颈联抒情,这是前实后虚。

司空曙《云阳馆与韩绅宿别》则是前虚后实:

故人江海别,几度隔山川。
【乍见翻疑梦,相悲各问年】。
【孤灯寒照雨,深竹暗浮烟】。
更有明朝恨,离杯惜共传。

五、虚实相对

有的用实景对仗抽象的名词,例如杜牧七律《九日齐山登高》的颔联 :

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
【尘世】难逢开口笑,【菊花】须插满头归。
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
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。

上联抽象的名词:尘世,下联实际的景物:菊花。这是词语之间的以虚对实。

又如宋代陈与义的《对酒》:

新诗满眼不能裁,鸟度云移落酒杯。
【官里簿书无日了,楼头风雨见秋来】
【是非衮衮书生老,岁月匆匆燕子回】
笑抚江南竹根枕,一樽呼起鼻中雷。

颔联和颈联的上联抒情,下联写景,方回在《瀛奎律髓》中评说:

“此诗中两联俱用变体,各以一句说情,一句说景,奇矣。

一般对仗,上联情语下联也是情语,例如: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”。上联景语,下联也是景语,例如: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

方回所谓的变体,就是这种情语和景语来对仗的情况。

六、虚实相对的当句对

当句对,即本句自对,例如杜甫的“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”。巴峡和下联的襄阳对仗,又和巫峡是本句自对。

不过,上下联的本句对,也有这种虚实相对的情况。

例如杜甫《屏迹三首》之一:

用拙存吾道,幽居近物情。
【桑麻深雨露,燕雀半生成】。
村鼓时时急,渔舟个个轻。
杖藜从白首,心迹喜双清。

雨和露本句自对,属于实景对实景;生和成,本句自对,属于虚字对虚字。同时,雨露又和生成,以实对虚。

结束语

以上提到的这些对仗,从格律上来说,都是符合要求的。

不过对仗往往对词类有些要求,大类上来说,一般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等等,小类上来说,人物对人物,器物对器物,景物对景物,小类相对的,往往被认为工整。不如此的,一般认为是宽对。

对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对仗,一般为二分法,景语与情句。中二联,往往一联为情语相对,一联为景语相对。不如此的,即方回所认为的变体。

可见,宽对,与变体,也是古人常用的对仗方式。

@老街味道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