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

(资料图片)

荀子说过:“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”

一个有本事的人,不是有特异功能,而是善于借助外物吧。

比方说,站得高看得远,不是眼睛变厉害了,而是借助了高山;一日千里,不是脚步快了,而是借用了车和船、飞机。

很多人以为,一个人的强大,是从独来独往开始的。事实上,哪怕一个人独行,也要借助自然、社会的力量,否则连活下去,都很困难。

不难发现,一个人越有本事,越善于“借势”,让自己超越别人。

02

第一,乘虚而入,胜过对手。

古往今来,依托“乘虚而入”的智慧,取得胜利的故事很多。

比方说,三国时期,魏国的钟会和蜀国的姜维在剑阁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,两方都很疲惫。魏国的大将邓艾,带着士兵翻山越岭,进入了蜀国的腹地。

在“围魏救赵”的事情中,魏国派出大军,围攻赵国的邯郸城。孙膑带着齐军,攻打魏国的大梁城,导致魏国首尾不能相顾。

很多时候,我并不想和别人对抗,连吵架都是多余的,但是争执却不能百分百避免。

如何在争执中取胜,不能硬碰硬,要避实就虚。这是“打七寸”的智慧。

“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”,通常来说,用自己的强项和别人的弱项比较,赢的概率会大幅度提升。

我的一个朋友小赵,去一家单位应聘的时候,遇到两个对手,都是知名大学的毕业生。小赵在应聘过程中,避开了学历的话题,而是谈自己的工作经历,还展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,因此他如愿以偿。

03

第二,乘胜追击,更进一步。

有一个词语,叫“势不可挡”。当一个群体的势力爆发出来的时候,别人是很难阻挡的。一鼓作气,就能做成好几件事。

三国时期,吴国的孙权、吕蒙带兵急行,一天一夜就赶到了魏国的庐江。

当时,庐江来了一个新的太守朱光担,刚刚把地方的情况搞清楚,农事安排妥当,对于军事方面,还没有准备充分。

好几个将领都主张,修筑工事,准备一段时间,再攻城。吕蒙说:“等一等,魏国的救兵就到了,庐江城里的局势就牢固了,接下来就是雨季,我们的士兵就没有气势了。”

因而,孙权下令,马上攻城。一鼓作气就把庐江占领了。

打铁要趁热,要是等铁凉透了,无论用多大的力量去敲打,也无济于事。

人生中,要抓住青春年华,努力学习,一口气就走进大学校园,如果成年之后,再去考虑读大学的事情,困难就多了;刚刚进入职场,要有“三把火”,迅速站稳脚跟;在做生意的时候,越是顺手,越要果断投资......

很多事情,浇一瓢冷水,就停止了,可能以后都没有再一次开始的机会和兴趣了。

04

第三,乘机帮人,积累恩德。

《今晚报》上有这样一个故事:一个叫冯顺的人,在三岁的时候,和家人走散了,一位好心的公交车司机,送他回家。

冯顺长大后,也当了一名公交车司机,他用行动来体现“爱心接力”。一位上了年纪的高大爷,每天都要坐着轮椅去医院治疗。冯顺主动下车搬轮椅,送高大爷回家。

平时,他会记住一些常常搭车的老年人,力所能及地帮一把,提供车厢服务。

借助工作之便,帮助需要的人,这样的事情,我们应该一生坚持。

古人云:“得道者多助。”

帮助了别人,其实是帮助了自己。你的光辉形象,会让更多的人记住你,也会在你需要的时候,搭把手。

刻意去寻找做好事的机会,会耽误时间,也不一定能做成。但是你把工作和善良联系在一起,每天都有举手之劳。

比方说,早晨出门,顺便帮助上了年纪的年纪,把垃圾丢掉;向守门的老大爷问好;公交车上,让座;下班的时候,安排乘客排队上车......

勿以善小而不为。你的善意越多,人脉圈越大,靠得住的人也越多。

05

第四,乘风而起,事半功倍。

韩非子说:“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,其势激也。”

一阵风,可以为声音加速;也可以吹动风车,带来动力;吹醒大地,带来春天。

现实生活中,有贵人拉你一把,这就是命运里的“东风”。抓住了,你就能一跃而起。

西汉开国功臣张良,人生迷茫的时候,在沂水圯桥头遇到了一位老者黄石公,送给他一本“太公兵法”。他用心研究,终于成为了带兵打仗的高手。

别人给你一架梯子,你就要迅速爬上去,若不然,别人会很失望,你也会被贴上“烂泥巴糊不上墙”的标签。

有句话说得好:“没有人可以叫醒一个装睡的人。”

借助别人的势力,你能迅速崛起,但人生的路,还得你自己去走。真正拉你上马,又送一程,还在理想的彼岸接你的人,是极少的。

“乘风”的根本,就是你积蓄了很多的力量,别人给你一个舞台,或者给你一个启动按钮。你乘势而起,从此独当一面。

06

一个人要取得成功,既要造势,还要借势。

也许你有千斤之力,但你永远都不能超越群体的力量、大自然的力量。如果能让周围的一切,都为你所用,那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了。

当然,人与人是相互的:你点一盏灯,可以让别人沾光;别人建造的舞台,也能让你登台亮相。

归根结底,你有多好,世界就有多好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