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过一句话:“强硬和戾气总出现在强者和绝望者身上,而那些为生活温饱奔波的人,却总是微笑的。”

不管你处于哪一个层次,好好生活,才是第一位的。如果你不懂生活,那么你就是腰缠万贯,也会被人瞧不起,可能被称为“吝啬鬼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好好生活的同时,人与人之间存在互动交流,难免会“攀高踩低”。更可悲的是,一些底层的人,也互相伤害。

那么,我们要如何和底层人打交道呢?答案就是,带着感情看世界,人间处处有春风。

01

得罪底层的人,失道寡助。

刘伯温讲过一个故事。

岷山的一只老鹰,在悬崖上展翅,在天空翱翔。

有一天,它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斑鸠的样子,羽毛和爪子都不再有力了。它不得不在树丛中生活。

在树丛里,它发出鹰的叫声,把身边的小鸟,吓得瑟瑟发抖。

很快,一只乌鸦发现了端倪,判定声音是从一只斑鸠身上发出来的。于是乌鸦开始追赶斑鸠。

故事结尾处,有这样一句话:“哲士安受命而大含忍也。”

有理想的人,被命运束缚了,就会容忍。如果命运不济,还张牙舞爪,就像变成斑鸠的老鹰,难免被欺负了。

老鹰在高处,乌鸦在低处,因此老鹰总以为自己能俯视乌鸦,根本没有想到,自己也会有弱小的一天。

高高在上的人,不也是如此吗?虽然他们不会变成其他的动物,但是到了五六十岁之后,会退休;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,也会苟延残喘;或许因为弄丢了财富,生活急剧下滑,还不如穷人。

也许在你这一代,一直很强盛。但是你的下一代,还会如此吗?就不好说了。

历史上,有很多大人物,因为得罪了底层的人,导致事业受挫,甚至人生一败涂地。生活中,被小人物绊倒的事实,也不少见。

我的一个同学老李,在做推销工作时,联系到了一家工厂的总经理。当他兴冲冲地去找总经理时,被门卫拦住了。

老李很傲慢地说,他是总经理的客人。

门卫和他纠缠了很久,总经理也因为工作很忙,导致错过了会面的时间段。老李后悔不已。

为什么不客客气气地和门卫说话?不主动示好呢?显然,老李没有考虑到工作的细节,也没有顾及到门卫的感受。

歌手徐海星说了这样一段话:“作为一个歌手你站在舞台上,你必须用你最美的形象和最好的状态展示给台下的观众,这是做歌手最基本的职业素养,也是对观众最起码的尊重。”

人在高处,是暂时的。你若得罪了底层的人,那么你就是“舍本逐末”,还在自己跌落下来时,无法安身。

02

高看底层的人,必有后福。

万丈高楼平地起。底层的人,要到高层,有难度,但不是不可能。并且要看到一个事实,高处的人,需要低处的人来支撑。人群的结构,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。

为什么高看底层的人,有三个理由。

其一,底层的人,忍受了很多的苦,你要是招惹了他,可能他会忍不住,情绪爆发。

在底层的人,常常被赋予这样的标签:格局不大,事业心不强,收入不高,仇富。

很多迹象表明,底层的生活,不容易,也不让人满意。带着情绪工作,是很平常的事情。不是每个人,都心宽似海。

当你招惹了底层的人,也许就触动了他的利益点,或者情绪爆发的临界值。因此会产生纠缠不清的问题。

万一遇到了小人,就更加糟糕了。虽然你有道理,但是对方不讲道理。当你退让的时候,对方得寸进尺,你无法理喻,但是不得不面对。

有一个很难堪的比喻:踩到了狗屎,不要生气,你要是踢打狗屎,自身会更臭。最好的办法是,绕道而行,及时清洗自己的鞋子。

其二,底层的人,经过多番努力,也能成为高人。

莫欺少年穷。谁能保证,二十年之后,眼前的少年,还是一个穷小子?也许人家变成了富豪。

读小学时,成绩很差的同学,你要是欺负他。来日,也许同学就变成了你的上司。彼此见面,总是有一些尴尬吧。

其三,当你走了很远的路,抵达了高处之后,迟早要退回来,还得和底层的人见面。

人生,上半场努力登高,下半场慢慢回落。当你回落之后,就会发现,曾经不同层次的人,都变成了普通人。

就算有人喊你局长、市长,也是尊重你,而不是你还处于高位。人人平等,是无法避开的事情。你一直都这样做,那就减小了起起落落的幅度,体现了平易近人的形象。

企业家俞敏洪说:“在人生成功的公式上,情商素质是占有一定比值的,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一部分。”

当员工们辛苦劳动的时候,俞敏洪总是很体贴。比方说,他发信息给董宇辉,“辛苦你了”。

善待底层的人,你会发现自己正在做到了“厚积薄发”。人生的厚度,不仅仅是自己的认知,还是人群的铺垫。

03

作家克雷洛夫说过:“埋没在底层的人才真正值得敬重,他一辈子辛勤,一辈子奔忙,不求声誉和光荣,只有一种思想给他鼓动,为公众利益而劳动。”

很多人以为,情商高,就是会说话。如果每天都听到“好话”,却没有具体的行动,或者说一套做一套,那么这样的“情商”,我们宁愿不要。

了不起的情商,是言行一致的,是言语宽慰人、鼓励人,行动帮助人。

从今往后,不管生活在哪一层,平易近人,善心待人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推荐内容